大洋新聞 時間: 2014-04-17來源: 信息時報 作者: 王智汛 39盞路燈安裝並投入使用,居民回家再不心驚驚。信息時報記者 郭柯堂 攝
  信息時報訊 (記者 王智汛 通訊員 天群宣) 亞運會後打通的棠下涌東路,與科韻路平衡,連接中山大道與黃埔大道,不過,這條交通要道打通了1年卻一直沒有路燈,昏暗的馬路警情頻發。去年12月,在天河區黨代表的協調推進下,只用20天,棠下涌東、西兩側道路亮起了39盞路燈。亮燈4個月至今,無一起搶劫案發生,居民們表示,“如今裝了路燈,我們出入也安心多了,晚上也多了人出來散步了。”
  一涌之隔,明暗兩重天
  “對岸在亞運前已經把路打通了,還裝了路燈,我們這邊卻一直沒有路燈,晚上出門都是心慌慌的。”棠下涌東路位於棠下涌東側,與科韻路平行,是中山大道西與黃埔大道中兩條高負荷主幹道間的溝通橋梁之一。在附近居住了55年的黃叔告訴記者,這條路原來是一條“斷頭路”,亞運後才打通,但一直沒有安裝路燈照明,與對岸的棠下涌西路形成了鮮明的對比。
  記者瞭解到,棠下涌東路附近就是駿景花園,沿路有多個住宅小區和寫字樓,是居民上下班的必經通道,但一到晚上,這條接近800米的涌邊路段幾乎漆黑一片,居民根本不敢貿然在這裡散步。在道路東側有一家酒店,酒店工作人員顏女士告訴記者,酒店有些員工下班後已深夜一兩點,“以前沒有路燈,整條路只有我們酒店附近這一片有燈光,無論是客人還是員工,走出酒店都會很擔心。”
  對於這條“黑漆路”的形成,文昌社區居委會主任鄧春生告訴記者,這條路是棠下村路,但棠下村公司表示“沒能力安裝路燈”。由於不屬於市政規劃路,所以申報路燈安裝的流程非常緩慢。
  20天,“黑漆路”變亮
  2013年前後,文昌社區的居民陸續向居委會反映棠下涌東路無路燈照明問題。當年7月18日,文昌社區向黨代表提出這一民生難題,經過黨代表協調推進,最終由天河區建設和水務局負責斥資安裝39盞路燈,由廣州市路燈所負責維護管理。
  2013年12月中下旬,天河區建設和水務局僅用了20天時間,就完成了39盞路燈的安裝和通電。天園街代表團黨代表何淳在《民情日記》中記下了這段高效的多部門合作,“我如實反映了推進路燈安裝中存在的實際困難。大家打著傘邊走邊看,對路燈安裝的具體措施和方案進行了商討”。
    (原標題:39盞路燈,照亮歸家路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x28fxalg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